在数字货币市场中,投资者除了需要面对短时暴涨暴跌带来的风险,还需要面对项目方出现问题时说理无门的困境,而后者所带来的则是直接的资产归零。
距离最初比特易合伙人张歆彤(张汐铭)初次透露出“比特易创始人惠轶已于2019年6月5日逝世”这一消息已逾半个月,在最初的哀悼之后,比特易就一直陷于“借创始人自杀非法侵占投资者巨额资产”的舆论漩涡之中。
据财经网了解,比特易投资人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相关群组以共同探讨解决事宜,该群成员已逾百人,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尚未得出切实有效的追回损失的办法。
而在与“惠轶已自杀去世”这一消息曝光的同一天,数字资产理财平台TokenStore疑似蓄意关停平台并侵吞用户资产。此后,据数字货币安全平台PeckShield监控TokenStore中的多种目标资产发现,目前TokenStore中已有逾7800万元的资金发生了转移,其中部分资金已经流入了交易所。
虽然之后各个相关交易所均通过公开渠道表示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是从各起类似事件后续可知,交易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或对投资者挽回损失意义不大。
无故停止运营、恶意侵吞用户资产、虚假宣传、传销式推广、资金盘游戏等一系列套路在币圈早已被玩的烂熟,综合多起类似事件可知,在2019年之前,致使投资人发生巨大损失的割韭菜事件多集中发生在币圈项目方身上,例如2018年的CDC事件以及Skycoin事件,而在2019年,数字资产理财产品也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
据财经网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数字货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为借贷类、资金盘类以及量化基金类,且这些产品的收益率均一直居高不下,财经网调研市场后发现,20%的高收益率对于数字货币理财产品而言并不鲜见。
但是随着市场形式以及监管态势的变化,这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背后全都是隐藏的雷点,一经触发投资者必将血本无归。
比特易、TokenStore巨额资金去向均成迷
6月10日之前,惠轶逝世这一消息还未由张歆彤爆出,比特易的投资者们就已发现了比特易的反常之处。
据一位比特易投资者透露,在今年5月,比特易系统停止更新,且群里比特易的员工不再回应相关信息,而在6月,比特易的办公地址更是被发现已人去楼空。
而在几日后,惠轶即在与张歆彤会面之后在办公室内自缢身亡,而投资者们以投资量化基金名义投资给比特易的数字资产也不翼而飞。
公开消息显示,自2018年10月以来,比特易一共公开募集过两期量化基金,在第二期基金的宣传海报上,比特易声称第一起的量化基金三个月的收益率达到了79%。
但是事实却是,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消息显示有比特易量化基金产品的投资者成功拿回了自己的投资资产。一位自称为惠轶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人士表示,比特易通过量化基金募集的金额过亿。
据某自媒体爆料,这笔钱或有部分进入了张歆彤的个人账户之中,就此,张歆彤并未做出任何解释,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比特易的员工几乎全员在一夜之间小时,所有此前活跃于社区的比特易员工均不再发声。
此外,截至目前为止,投资者们都还未搞清楚惠轶自杀的真正原因。此前网传惠轶疑似因100倍杠杆爆仓,并损失约1亿元人民币(2000个BTC),最终选择自杀,但是经财经网查证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操作,以数字货币交易所OKEX为例,100倍杠杆开仓只能开1000张单,维持保证金率为0.5%,由此可见,“惠轶因100倍杠杆损失2000个BTC”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上述自称为惠轶长江商学院的人士表示,从他了解的惠轶交易情况,惠轶只开了20倍杠杆。此外,据该人士统计,涉案金额并不是网传的2000个BTC,而是至少在3000个BTC(现价逾2亿元)以上。
目前,比特易的投资者正在向多方寻求帮助,但是自案发以来已过半月,依旧没有找到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6月10日早晨,TokenStore中国区主要负责人牛牛(此为微信昵称)在投资者群表示,“我很悲痛的告诉大家,TS,可能真的没了。”
随即,“TokenStore疑似跑路”这一消息迅速传开。此前,TokenStore与5月31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受到黑客攻击,系统将全面升级维护10天,而10天后,TokenStore投资者并未等来平台恢复正常运营的消息,而是发现平台或已卷款跑路。
目前,TokenStore官网已经无法访问,App钱包也无法进行转账、交易等操作。
与比特易事件相似的是,TokenStore在出现事故之后其相关人员同样“人间蒸发”,投资者无法找到确切为此负责的对象。此前据区块链媒体巴比特统计,该事件涉案金额或已达数十亿人民币
但是与比特易事件不同的是,数据监测机构发现TokenStore中的资金正在逐步发生转移,且已有部分资金已转移至数字货币交易所之中进行交易。
数字货币理财乱象
“现在的加密货币理财市场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标2013年的网贷元年。那时候,监管还没出台,市场还不规范。更何况,加密货币毕竟不是法币,币值本身很不稳定,用来投机的机会很多,收益率自然高。”某加密货币交易所量化管理团队负责人张琪曾向财经网表示。
财经网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数字货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为借贷类、资金盘类以及量化基金类,但是尽管这3类理财产品表现形式不同,其背后的盈利模式却是一致的,理财产品团队在拿到投资者资金后主要是通过量化套利来取得盈利的。
而量化套利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同交易所之间同一币种的套利。第二种就是做不同币种之间的套利。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市场的行情以及空间来看,通过量化手段实现10%以上的收益是没问题的,而一些优秀的量化团队还可能同时也是交易所的做市商,因此它们在交易所享有很低的交易费率,因此收益率可进一步拉高。
张琪表示,如果是好一点的量化团队,年化100%收益是没问题的。
但是数字货币理财的主要风险并不在于账面上的盈亏,而在其他层面。
目前提供数字资产理财产品的主要有数字资产理财平台、交易所以及钱包三方。
加密货币理财平台主要是为普通投资者打造的理财借贷平台,这些平台大都宣称其为连接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的纽带,帮助普通投资者提供专业的资管服务。
除理财平台之外,钱包和交易所这两个和投资者最近的相关方也是加密货币理财行业的主力。据统计,OK、火币等主流交易所都推出过自己的理财计划。部分加密货币钱包也为了争夺用户打造过自己的理财产品。
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兑付,由于监管因素,数字货币的投资团队一直都没有正规化,因此这三者之中的任何一方都存在着极高的兑付风险。
莱比特矿池江卓尔也曾对外表示,所有币理财,都有极大的不能兑付风险。
“三者之间,做的比较好的还是交易所。加密货币行业不像现在的网贷行业。不用备案,也没有监管,加密资产理财平台的跑路风险很大。与之相比,交易所尤其是主流交易所的违约成本相对高很多。”张琪认为。
同时,他还指出钱包做理财的瓶颈。“钱包做理财非常难,再有就是钱包理财还有获客问题。钱包要做理财首先要有用户把币放进来,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同业竞争还要与交易所竞争,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就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做钱包的团队让它去做量化,去找投资标的,去设计理财产品,这本身就有很大鸿沟。”
而加密货币理财平台中几乎都为很多民间投资机构,比特易就是一个紧靠惠轶个人品牌支撑起来的民间投资机构。
这些所谓的投资机构一般都是通过微信社群宣传拉人头,然后向这些在“投资者”介绍自己的理财产品及高额的收益。最后将其账户地址发到群里,让这些“投资者”将币打到该账户中。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量化理财团队,连产品和网站都没有,就全靠嘴吹,让投资者把币打给他们。”张琪表示。
除此之外,法律和监管也是这个领域始终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云峰律师向财经网表示,募集代币的行为属于监管部门明确禁止的行为,本质上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投资机构在募集代币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涉及到非法集资、传销以及诈骗等违法违规风险。
“虽然我国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各种代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投资者的“诉权”。如果募集机构违约,投资者仍然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甚至通过报案的方式以保障自身权益。”陈云峰补充道。
投资者挽回损失异常艰难
但是无论是诉讼还是报案,这条路都不好走。
2017年9月4日,七部委联合下发《七部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公告第五条明确提出社会公众应当高度警惕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的风险隐患。
2018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表了名为《常抓不懈持续防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公告,在这一公告中,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指出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投机炒作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和社会秩序,ICO融资在本质上更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明确提出数字资产投资具有价格暴涨暴跌这一属性。以BTC为例,6月22日早晨7时许,BTC正式突破1万美元大关,此后BTC市价一直站稳在1万美元上方,据数字货币交易所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BTC的全球报价还在4000美元左右,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BTC涨幅逾200%。
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对于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投资者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数字货币交易的自由。也就是说,投资者的数字货币交易行为一旦出现纠纷,特别是与一些“海外项目”、“海外团队”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由于存在涉外性,以及数字货币的追索难度较大,投资者很难通过有利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另外,如果募集机构存在欺诈、虚张声势或过度宣传等行为,投资者还有可能面临被欺诈的风险。而黑客盗币、交易所宕机、项目方违规侵占投资者资者等诸多问题也屡见不鲜。
一位因某数字货币交易所违规操作损失了数百万元的投资者告诉财经网,自一年以前,他已寻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将涉案交易所告上法庭,但是截至目前为止,该投资者仍未挽回损失,他认为目前各地有关部门大多缺乏关于数字货币的知识,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均有所顾虑。
而财经网自2018年11月报道过CDC消费链之后,一直在持续追踪后续进展,截至2019年6月,CDC消费链的投资者群里已经鲜有投资者再提起追回损失一事,该群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告群。
一位CDC消费链受害者表示,因索赔成本太高,目前已放弃追偿。
而这一心态普遍的存在于受害的数字货币投资者中,经财经网统计,无论是近期出现的比特易、TokenStore,还是之前的波点钱包、CDC消费链、Skycoin、PDX、哈雅、亦来云等项目,如在追偿半个月后再未出结果,则至少逾半数追偿者不再积极。
一位Fcoin投资者告诉财经网,币圈投资者对追偿的信心普遍不大,“大家就都是先试试,并不会抱有很大的期望。”
目前数字资产投资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块尚未被充分开垦的财富宝地,但是事实证明,这块财富宝地中除了埋着金子之外,还埋着很多风险,而结合现今态势来看,这个领域距离合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切勿只看见表面上的高收益。
链云财经原创,作者:链云财经官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anwin8.com/?p=4957